欠钱不还还偷偷转移资产,这能得逞吗?

2024-12-27
来源:

欠钱不还还偷偷转移资产,这能得逞吗?

案情简介

小赵和小钱是多年的朋友,几年前小钱因为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,向小赵借款50 万元,并承诺一年内归还,还出具了借条。然而,还款期限到了之后,小钱却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,迟迟不肯还钱。

小赵多次催讨无果后,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。就在小赵准备起诉小钱的时候,他意外发现小钱名下的房产、车辆等资产都被悄悄转移了。原来,小钱为了逃避债务,在明知自己欠款未还的情况下,将自己的主要资产以低价转让给了自己的亲戚,并且办理了相关过户手续。

小赵感到非常气愤,他觉得小钱这样做太不道德,也太欺负人了。于是,小赵在收集了相关证据后,将小钱告上了法庭,不仅要求小钱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,还要求法院追究小钱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的法律责任。

裁判要旨】

法院经审理认为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:“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、放弃债权担保、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,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,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,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。”

在本案中,小钱在明知自己对小赵负有债务且无力偿还的情况下,将自己名下的房产、车辆等重要资产低价转让给亲戚,其行为明显属于恶意转移资产,逃避债务,严重损害了小赵的合法权益。

“债务人小钱的这种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,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民事交往的信任基础。债权人小赵在发现债务人的恶意转移行为后,及时行使了撤销权,这是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平正义原则的。法院必须对这种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予以纠正,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。”

最终,法院判决撤销小钱与亲戚之间的资产转让行为,并要求小钱在规定时间内偿还小赵的借款本金50 万元及相应利息。同时,法院对小钱恶意转移资产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,并告知小钱,如果拒不执行判决,将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,如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、限制高消费甚至可能触犯刑法承担刑事责任。

北京贯赢律师认为

北京贯赢律师认为,在债务纠纷中,判断债务人是否构成恶意转移资产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。首先,要看债务人转移资产的时间,是否在债务产生后且明知无力偿还的情况下进行转移。像小钱在借款到期未还且被小赵催讨后转移资产,时间节点就非常可疑。其次,要考察转移资产的方式和价格是否合理。如果是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,如本案中小钱将房产、车辆低价转给亲戚,且没有合理的商业理由,这种行为就很可能被认定为恶意转移。这提醒债权人在遇到债务人不还钱时,要密切关注债务人的资产动态,一旦发现异常的资产转移情况,及时收集证据。

当发现债务人恶意转移资产时,债权人有相应的救济途径。根据法律规定,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,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恶意转移行为。这需要债权人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,并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行为属于恶意转移。同时,债权人还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申请财产保全,防止债务人进一步转移资产。在本案中,小赵及时收集证据并向法院申请撤销小钱的资产转让行为,是非常正确的做法。这为他最终成功追回借款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债务人恶意转移资产不仅要承担民事上的法律后果,如撤销资产转让行为、偿还债务等,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。如果其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,将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。这一案例警示债务人要诚实守信,积极履行债务义务,不要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逃避债务。同时,也提醒社会公众在经济交往中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,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信用体系。对于债权人来说,在借款等经济活动中,要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,如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等,以降低自身的风险。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